| 聯系京審 |
| 業務咨詢:010-82672400 |
| 投訴建議:13701000699 |
| E-mail: lzm@nycg.com.cn |
|
會計師事務所基業長青的法寶
時間:2013-07-26?
點擊:
次
來源(yuan):未知(zhi)
【導讀】仔細梳理國際知名會計公司的發展軌跡,不難發現,“體外合并”是一把“雙刃劍”。
繼成功躋身“四強”之后,以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為代表的中資翹楚能否持續為行業帶來驚喜?未來的國際“N大”能否刻上中國事務所的名字?“是時候大練內功了。”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副院長吳溪認為,中資所近幾年先后通過密集合并、強強合并實現了規模化。但是,事務所從大到強還需要一個過程。
仔細梳理國際知名會計公司的發展軌跡,不難發現,“體外合并”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得當,會加快生長速度并逐漸健全內部治理;利用不當,會使事務所本身尚未完善的內部治理更顯脆弱,甚至帶來毀滅性沖擊。
國際“四大”的啟示
80多年前,《財富》雜志首次推出會計師事務所排行榜,“八大”凸顯。隨后,“八大”合并為“六大”,“六大”合并為“五大”。2002年,伴隨著“五大”之首安達信的破產,“四大”格局形成至今。
長期跟蹤研究事務所發展規律的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教授李曉慧認為,國際知名會計師事務所最終演變為國際“四大”,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多年來積淀的技術優勢。
國際“四大”以各自研發的技術模塊以及對前沿會計審計問題的研究為核心,凝聚成知識庫這一最寶貴的資源,成就了國際“四大”“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的發展模式。
此外,盡管面臨的訴訟不斷,統一的質量管控體系尤其是對分支機構、分部的質量管控也是國際“四大”抵御風險、保持高質量審計的法寶。
在吳溪看來,當前,中資大所在規模上與國際“四大”中國成員所逐漸接近,然而,國際“四大”的最大優勢在于其擁有的“軟實力”———將相對成熟的內部治理機制不斷復制,并在全球范圍內實現了品牌、人力資源、客戶資源、風險管理等資源的共享與整合。
“而且,合并后的事務所家業越大,越需要一套完善的內部治理機制來理順內部關系、提高業務質量、降低業務成本。”吳溪解釋,事務所規模越大客戶越多、存在的風險點就越多,帶來的隱患也越大。
如果不控制好每個項目的執業風險,風險或將轉嫁到更多執業人員頭上。
透過國際“四大”的發展歷史,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如果只是規模上的做大,而缺乏好的治理機制,那么這種“做大”只是形式上的龐然大物,無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強”。
繼成功躋身“四強”之后,以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為代表的中資翹楚能否持續為行業帶來驚喜?未來的國際“N大”能否刻上中國事務所的名字?“是時候大練內功了。”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副院長吳溪認為,中資所近幾年先后通過密集合并、強強合并實現了規模化。但是,事務所從大到強還需要一個過程。
仔細梳理國際知名會計公司的發展軌跡,不難發現,“體外合并”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得當,會加快生長速度并逐漸健全內部治理;利用不當,會使事務所本身尚未完善的內部治理更顯脆弱,甚至帶來毀滅性沖擊。
國際“四大”的啟示
80多年前,《財富》雜志首次推出會計師事務所排行榜,“八大”凸顯。隨后,“八大”合并為“六大”,“六大”合并為“五大”。2002年,伴隨著“五大”之首安達信的破產,“四大”格局形成至今。
長期跟蹤研究事務所發展規律的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教授李曉慧認為,國際知名會計師事務所最終演變為國際“四大”,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多年來積淀的技術優勢。
國際“四大”以各自研發的技術模塊以及對前沿會計審計問題的研究為核心,凝聚成知識庫這一最寶貴的資源,成就了國際“四大”“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的發展模式。
此外,盡管面臨的訴訟不斷,統一的質量管控體系尤其是對分支機構、分部的質量管控也是國際“四大”抵御風險、保持高質量審計的法寶。
在吳溪看來,當前,中資大所在規模上與國際“四大”中國成員所逐漸接近,然而,國際“四大”的最大優勢在于其擁有的“軟實力”———將相對成熟的內部治理機制不斷復制,并在全球范圍內實現了品牌、人力資源、客戶資源、風險管理等資源的共享與整合。
“而且,合并后的事務所家業越大,越需要一套完善的內部治理機制來理順內部關系、提高業務質量、降低業務成本。”吳溪解釋,事務所規模越大客戶越多、存在的風險點就越多,帶來的隱患也越大。
如果不控制好每個項目的執業風險,風險或將轉嫁到更多執業人員頭上。
透過國際“四大”的發展歷史,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如果只是規模上的做大,而缺乏好的治理機制,那么這種“做大”只是形式上的龐然大物,無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強”。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