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京審 |
業務咨詢:010-82672400 |
投訴建議:13701000699 |
E-mail: lzm@nycg.com.cn |
![]() |
規范企業審計審前調查(2)
時間:2010-03-29?
點擊:
次
來源:未知(zhi)
二、 審前調查階段存在的問題
據分析,項目前期工作對項目的影響程度為超過60%,項目實施階段對項目的影響程度還不足40%。審前調查是審計項目管理的起始階段,對一個審計項目的成功與否,與其存在著直接的聯系。
但現階段,多數審計項目的審前調查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審前調查的時間過短。國際先進國家審計的慣例,審前調查所花時間一般都占到全部審計時間的三分之一以上。而現階段,大型型審計項目往往只有3至5個月,分配給審前調查的時間不超過一個月,占審計實施階段的三分之一。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審前調查的時間還會因為各種原因進行壓縮。
二是參與人員少,人員配置不合理。由于審計人員的長期不足,參與審前調查的人員最多達到審計實施階段的三分之二,有時還需要借助外部審計資源。
三是調查方法不科學,工作不深入。有的與對方見個面,收集一些資料,蜻蜓點水,淺嘗輒止;有的胡子眉毛一起抓,面面俱到。
四是缺乏審前調查工作制度。由于審前調查多屬試探了解性質的,座談、走訪,收集資料,缺乏調查工作日記、記錄、底稿等工作制度,特別是最重要的調查組情況碰頭分析討論會。調查組每個成員及時討論調查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以提高調查的效果。
五是審前調查成果質量不高。審前調查最重要的一個成果就是形成調查結果報告或審計實施方案。以往不少審計機關不重視審前調查,不重視發揮審計實施方案指導審計實施的作用,在實際工作中,經常出現審計實施方案制定后,就把它擱置一邊,審計憑經驗,老套套,方案和審計“兩張皮”,審哪算哪,結果造成審計實施方案執行的完整性不夠,出現有的方案確定的審計范圍、內容和重點,審計實施只完成其中的一部分,審計不到位;還有的審計事項卻超出審計實施方案所列的審計內容等情況。
三、企業審計中審前調查的內容
規范審前調查管理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審計項目和審計對象,就會有不同的審計要求和審計目標,因此在審前調查的內容安排上也會有所不同。但就企業審計來說,審前調查至少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通過收集與審計事項有關的資料,包括被審計企業適用的國家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企業的工商登記、國家審批文件等資料,了解企業的經濟性質、管理體制、機構設置、人員編制情況,財務隸屬關系或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關系。二是通過收集被審計企業的公司章程、發展規劃、生產業務報告、行業的主要指標、統計數據和有關文件等資料,了解企業生產經營范圍,重點經營項目、業務流程,并分析其行業和業務特點,判斷容易出問題的薄弱環節,確定重點審計領域。三是通過收集相關的會計報表、財務和業務的紙質和電子數據、數據結構文檔、銀行賬戶開立資料、審計檔案資料以及其他需要收集的資料,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狀況,重大會計政策選用及變動情況,銀行賬戶情況,并通過了解其財會機構設置及其工作情況,初步掌握財務工作質量和管理水平。四是通過收集被審計企業的重要會議記錄和有關文件、以往接受國家審計的審計報告和審計處理決定書、會計師事務所和內審機構對企業出具的審計報告或評估報告等資料,了解企業重大決策情況,尤其是重大投資決策情況,有關政府職能部門對企業做出的檢查結論、處理決定及執行情況,以往接受國家審計情況和整改情況,社會中介機構、內審機構出具的報告、意見及其落實情況等。五是通過收集被審計企業的內部生產、財務等各類規章制度資料,了解企業的內部崗位設置情況、各相關部門人員的制衡情況、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情況,評估企業的控制風險,降低審計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