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京審 |
業務咨詢:010-82672400 |
投訴建議:13701000699 |
E-mail: lzm@nycg.com.cn |
![]() |
營改增加速財政收入增長趨緩(2)
時間:2013-06-04?
點擊(ji):
次
來源(yuan):未知(zhi)
據財政部數據,1—3月全國財政收入增速為6.9%,再結合四月份6.1%的增速,至少從今年前四個月看,目前財政收入增速跟預算草案要求的增長8%的財政收入和增長10%的財政支出是有差距的。
高鵬表示,“營改增”帶來的減稅效應短期內擴大了地方政府可用財力缺口,可能倒逼財稅體制改革。長期以來存在但受到漠視的地方政府缺乏主體稅種狀況迫切待解,加上去年底以來463號文等規范性文件對地方政府借助平臺公司變相或隱性負債或受抑制。
應對辦法
據上海證券報提供的測算數據,全部試點地區2013年企業將減輕負擔約1200億元。“營改增”由于避免了重復收稅造成的資源配置扭曲,有利于整個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
IMF近日的報告警告中國社會融資總額過快增長及廣義債務等顯著宏觀風險。報告認為,將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包括在內,中國廣義政府債務已增加到GDP的近50%。國家統計局的官方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的GDP總額為52萬億元,按照IMF的測算,則目前中國政府債務規模已經達到26萬億元。相對應的,原財政部部長項懷誠在今年的博鰲論壇上也表示,地方政府的債務規模達到20萬億元以上。
“營改增目前為地方帶來的短痛,著眼長遠,若能導致財稅體制整體配套改革提速,最終將轉化為地方政府長期、穩定的改革紅利。彌補營改增后地方財力缺口的一個可行視角是結合當前稅制中直接稅比重偏低的局面,因地制宜地培育東部及中西部省份的地方主體稅種,一定程度上實現稅制調整后"增減相消"。”高鵬說。
投資是帶動GDP的主要因素,地方政府有著巨大的投資沖動,據第一財經日報消息,僅在今年5月初,地方投資計劃已經超過20萬億元,大多數省份計劃的投資增速在20%以上,一些地區甚至達到30%以上。而如果投資數據得不到有效壓縮,全國與地方GDP差距也難以彌合。
針對問題,國家統計局表示將在部分地區進行固定資產統計改革試點,從而大幅提升地方GDP的真實性。
除了讓地方變得更會花錢外,改善地方收入來源也被認為是越來越迫切的訴求。
馮鵬程表示,可以通過房產稅、遺產稅、特別消費稅的開征來彌補財政,這些稅種既不會增加中低收入者負擔,也能令稅收結構更合理。
高鵬則提出了三點具體措施:一是完善房產保有、交易等環節稅制,逐步擴大個人住房房產稅改革試點范圍,借鑒成熟市場國家的普遍經驗,將其培育為東部省份的主體稅種,以取代急功近利的“土地財政”。二是加快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加強“超額累進”調節機制。三是在前期試點基礎上深入推動資源稅改革,特別是在資源輸出型的中、西部省份,將其打造為地方主體稅種。